第十七单元临终病人的护理
发布人:管理者   发布时间:2012/08/25    浏览次数:2349    
        【考点精释】
        一、 概述
        (一) 死亡的概念(★★★★)
        1. 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
        2.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提出脑死亡标准: ① 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② 无运动、无呼吸。③ 无反射。④ 脑电波平坦。上述标准24小时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3. 安乐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亲友的要求下,经医师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全过程。
        (二) 死亡过程的分期(★★★)
        1. 濒死期(临终期)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而脑干以下的神经功能尚存,但由于失去上位中枢神经的控制而处于紊乱状态。
        2. 临床死亡期此期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
        3. 生物学死亡期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尸体将出现以下变化: ① 尸冷: 是最先发生的尸体现象,大约24小时,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② 尸斑: 是死亡后2~4小时开始出现,12小时后便发生永久性变色。③ 尸僵: 一般在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扩展到全身,12~16小时发展至高峰。④ 尸体腐败: 在死后24小时出现。
        二、 临终病人的护理(★★★★)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护的医疗保健服务。
        (一) 临终病人的躯体状况和心理反应
        1. 临终病人的躯体状况① 循环系统改变: 表现为脉搏细速、不规则,逐渐变弱而消失,血压下降,皮肤苍白、湿冷,四肢发绀。② 呼吸系统改变: 表现为呼吸表浅、急促或呼吸变慢而费力、张口呼吸及潮式呼吸。③ 消化道与泌尿系统改变: 表现为食欲不振、呃逆、恶心、呕吐、腹胀、口干、严重者出现脱水,还可发生大小便失禁、便秘或尿潴留等症状。④ 肌肉运动系统改变: 表现为肌肉失去张力,无法维持舒适体位,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面部呈希氏面容。⑤ 感知觉、意识改变: 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由视力模糊发展到只有光感;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语言逐渐困难、混乱;若病灶在脑部,则很快出现意识改变。
        2.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可分为五期: ① 否认期: 否认自己将面临死亡。② 愤怒期: 将愤怒的情绪向医护人员、朋友、家属等接近他的人发泄。③ 协议期: 病人接受临终的事实。④ 忧郁期: 出现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⑤ 接受期: 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静等死亡的到来。
        (二) 临终病人的护理措施
        1. 临终病人躯体护理① 促进病人舒适: 维持舒适的体位;加强口腔、会阴、皮肤等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② 改善循环与呼吸功能: 密切观察T、P、R、BP的变化;观察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神志清醒者采用半坐卧位、昏迷者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③ 改善营养状态 : 护士了解病人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种类与色、香、味的搭配,适量喂食、喂水,必要时采用鼻饲法或完全胃肠外高营养,需要时监测病人电解质指标及营养状况。④ 减轻疼痛: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与持续时间;帮助病人采用最有效的止痛方法,如是药物止痛,可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疗法(非麻醉性镇痛药—弱麻醉性镇痛药—强麻醉性镇痛药);还可采用非药物控制方法止痛。⑤ 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 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适当的照明以避免恐惧,增加安全感。
        2.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① 否认期: 不要揭穿此期病人的心情,应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希望其能尽快接受现实。② 愤怒期: 应予理解。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不正面冲突,以防发生意外。③ 协议期: 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④ 忧郁期: 护理上应多陪伴病人,注意安全,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⑤ 接受期: 尊重病人的意思,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
        三、 尸体护理
        (一) 目的(★)① 维护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② 安慰家属,减轻哀痛。
        (二) 操作方法(★★★)
        1. 操作前准备① 治疗盘内备衣裤、尸单、血管钳、剪刀、尸体识别卡3张、别针3枚、不脱脂棉适量、梳子、绷带、松节油等。② 擦洗用具、屏风。③ 有伤口者准备敷料,必要时备隔离衣和手套。
        2. 操作步骤① 洗手、戴口罩,填写尸体识别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屏风遮挡。② 劝导家属,请家属暂离病房。③ 撤去一切治疗用物;将床放平,使尸体仰卧,头下置一枕头,留一大单遮盖尸体。④ 洗脸,有义齿者代为装上,闭合口眼。若眼睑不能闭合,可用毛巾湿敷或于上眼睑下垫少许棉花,使上眼睑下垂闭合。嘴不能闭紧者,轻揉下颌或用四头带托起下颌。⑤ 用血管钳将棉花垫塞于口、鼻、耳、肛门、阴道等孔道;擦净全身,更衣梳发。用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有伤口者更换敷料,有引流管应拔出后缝合伤口或用蝶形胶布封闭并包扎。⑥ 穿上尸衣裤,将1张尸体识别卡系在尸体右手腕部,用尸单包裹尸体,尸单上、下两角遮盖头部和脚,再用两角将尸体包严,用绷带在胸部、腰部、踝部固定牢固,将第2张尸体识别卡缚在尸体胸前的尸单上。⑦ 移尸体于平车上,盖上大单,送往太平间,置于停尸屉内,将第3张尸体识别卡放尸屉外面。⑧ 处理床单位。⑨ 填写死亡通知单,完成各项记录,整理病历、归档,按出院手续办理结账。⑩ 整理病人遗物交家属。
        (三) 注意事项(★★★)① 尸体护理应在死亡后尽快进行,以防尸体僵硬。② 维护尸体隐私权,不可暴露遗体,并安置于自然体位。③ 作尸体护理时,态度严肃认真,尊重死者,满足家属合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