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释】
一、 排尿的护理
(一) 尿液的评估(★★★★)
1. 正常排尿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成人一般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1500ml,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200~400ml,比重为1.016~1.025,pH为5~7,呈弱酸性。
2. 异常尿液的观察① 尿量与次数: 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病理性多尿可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等。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发热、休克和肾脏、心脏、肝脏功能衰竭等病人。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脱水、休克、急性肾衰竭病人。膀胱刺激征: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和尿痛,主要由膀胱、尿道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② 颜色: 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呈洗肉水样,常见于输尿管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核及肿瘤等。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胆红素尿,呈黄褐色或深黄色,震荡后泡沫也呈黄色,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脓尿,呈白色混浊状,放置后可有白色絮状沉淀,加热、加酸,混浊均不消失。乳糜尿,尿液中含有淋巴液呈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③ 透明度: 新排出的尿液出现混浊,是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粘液、管型、细菌或炎性渗出物,见于泌尿系统感染。④ 气味: 新鲜尿液有氨臭味,见于泌尿系感染;若尿液有烂苹果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⑤ 酸碱性: 严重呕吐病人的尿液可以呈强碱性,酸中毒病人的尿液可以呈强酸性。⑥ 比重: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当肾功能出现障碍时,尿比重经常为1.010左右。
3. 排尿异常的观察① 尿失禁: 是指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② 尿潴留: 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又不能自主排出。
(二) 影响排尿的因素 (★★★)① 心理因素。② 年龄和性别: 婴儿3岁以后才能自我控制;老年人因膀胱肌肉张力减弱,有尿频症状,孕期妇女可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而使排尿次数增多。③ 饮食与气候: 大量饮水或进食含水分多的食物可使尿量增加,茶、酒类饮料和咖啡有利尿作用,钠盐含量多的食物可致机体水钠潴留,使尿量减少,夏季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使尿量减少。④ 个人排尿习惯: 排尿的姿势、周围的环境也会影响排尿。⑤ 疾病和治疗: 脱水状态时则尿量减少,使用麻醉剂会导致尿潴留,利尿剂可使尿量增加。止痛剂、镇静剂因影响神经传导也可干扰排尿。
(三) 排尿异常的护理(★★★★)
(1) 尿失禁: ① 心理护理: 尊重理解病人,给予安慰和鼓励。②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③ 接取尿液。④ 留置尿管: 持续导尿或定时放尿,同时预防泌尿系感染和发生褥疮。⑤ 试行排尿,可每隔2~3小时给予便器一次,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建立良好的排尿条件反射。⑥ 定时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⑦ 健康教育: 嘱病人每日摄入液体2000~3000ml,训练膀胱功能,初起每隔1~2小时让病人排尿,以后逐渐延长排尿时间。进行盆底肌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指导病人取立、坐或卧位,试行排尿,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再缓缓放松,连续10遍,每日进行5~10次,以病人不感疲劳为宜。
(2) 尿潴留: ① 心理护理: 给予安慰和解释,以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② 提供利于排尿的隐蔽环境,关门窗、屏风遮挡。③ 调整体位: 使其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④ 诱导排尿: 让病人听流水声或用温水缓慢冲洗会阴,以引起排尿反射。 ⑤ 其他: 下腹部热敷、按摩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也可采用针刺疗法。⑥ 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可行无菌导尿术。⑦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饮水2~3小时后鼓励病人排尿,对需绝对卧床或某些手术后病人,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床上排尿。
(四)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自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1. 目的① 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② 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无菌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检测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③ 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腔内化疗。
2. 操作方法
(1) 女病人导尿术: ① 核对解释,保护病人的隐私,根据季节调室温、关门窗,屏风遮挡。② 体位: 病人取仰卧屈膝位,两腿略向外展,露出外阴。③ 外阴消毒: 顺序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1次。④ 打开无菌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再次消毒: 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尿道口及双侧小阴唇(尿道口须消毒2次),每个棉球限用1次。 ⑤ 插管: 插入尿道4~6cm,见尿流出再插入1cm。⑥ 拔导尿管: 导尿毕,夹住导尿管并拔出置于弯盘内,撤下用物。⑦ 整理: 协助病人穿裤并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2) 男病人导尿术: ① 核对解释,保护病人的隐私,根据季节调室温、关门窗,屏风遮挡。② 体位: 协助病人仰卧,两腿平放略分开。③ 消毒: 露出尿道口,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清洗。方法自尿道口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一个棉球只用1次。④ 打开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润滑导尿管前端→消毒尿道口及龟头→插入20~22cm,见尿流出后再插入2cm。⑤ 拔导尿管: 同女病人导尿术。
3. 注意事项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尿路感染。② 保护病人自尊,环境要遮挡。③ 为女病人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立即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 若膀胱高度膨胀病人又极度虚弱,第一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否则会导致病人虚脱或血尿。
(五) 导尿管留置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避免多次插管引起感染。
1. 目的① 抢救休克、危重病人时,可正确记录尿液,测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情况。② 盆腔内器官手术,避免手术中误伤膀胱。③ 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者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④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便于持续引流和冲洗,促进切口的愈合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2. 操作方法① 剃去阴毛。② 消毒方法同导尿术。消毒后,插入导尿管,排出尿液后,夹住导尿管尾端。③ 固定尿管: 双腔气囊尿管固定法: 带气囊的尿管插入膀胱后,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5 ~7cm,然后根据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立即夹紧管腔口,轻拉尿管有阻力感时,证明尿管已固定好。若病人感觉疼痛,应抽出生理盐水,将尿管再稍向前推进,然后再注入生理盐水。胶布固定法: 女性,用宽4cm、长12cm胶布一块,将长度2/3处剪成三条,胶布完整的1/3贴在阴阜上,剪开的三条中间的一条固定尿管,其余两条分别贴在对侧大阴唇上。男性,用蝶形胶布固定在阴茎两侧,再用两条细长胶布环绕一圈固定在阴茎上,开口向上,注意两端勿重叠,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致阴茎水肿。在距离尿道口1cm处用胶布将折叠的两条胶布粘在尿管上。④ 接集尿袋: 固定时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再固定在床单上。
3. 注意事项① 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鼓励多饮水。② 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每日定时更换,更换尿袋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上行感染,及时倾倒并记录尿量,保持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并定期留标本作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③ 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洗尿道口,每日1~2次。④ 保持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受压、堵塞等。⑤ 拔管前可采用间歇引流夹管。⑥ 病人离床活动时,尿管和集尿袋应妥善安置。
二、 排便的护理
(一) 粪便的评估(★★★★)
1. 正常粪便一般成人每日排便1~2次,平均量150~300g。婴幼儿每日可3~5次。
2. 异常粪便① 形状: 稀便或水样便且排便次数增多;见于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粪便呈扁条状或带状,则常见于直肠、肛门狭窄或部分肠梗阻时。② 颜色: 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暗红色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陶土色便提示胆道梗阻或钡餐造影后钡餐剂所致;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或排便后有鲜血滴出见于直肠息肉、痔疮或肛裂;白色“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③ 气味: 消化不良呈酸臭味;直肠溃疡、直肠癌呈腐臭味;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便呈腥臭味。④ 混合物: 粪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常见于肠炎,粪便中伴有脓血常见于直肠癌、痢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病人粪便中可查出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
(二) 影响排便的因素(★★★)① 心理因素。② 环境因素。③ 饮食因素。④ 年龄: 婴儿期由于神经肌肉系统发育不全,不能控制排便;老年人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⑤ 生活习惯。⑥ 治疗因素: 长期应用抗生素,可造成腹泻;使用镇静剂、麻醉药或止痛药,可导致便秘。⑦ 疾病因素。
(三) 排便异常的护理(★★★★)
1. 便秘① 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的心态和排便习惯,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消除其紧张及不安。
② 提供排便环境: 注意遮挡。③ 调整排便体位。④ 腹部按摩: 用单手或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重叠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深深按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作环状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⑤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养成并维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⑥ 按医嘱给予人工缓泻剂。指导或协助病人使用简易通便法。必要时给予灌肠、人工取便。
2. 腹泻① 心理支持: 主动关心安慰病人,消除其焦虑不安的情绪,保持床褥、衣物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裤、床单、被套等。② 卧床休息: 以减少体力消耗。③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酌情给予低脂少渣、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泻严重时暂禁食。④ 防止水和电解质紊乱。⑤ 保护肛周皮肤: 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⑥ 观察排便情况: 观察并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标本送检,疑为传染病时,按隔离原则护理。⑦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 大便失禁① 心理护理: 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消除其自卑心理。②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③ 皮肤护理: 勤更换,整理,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温水清洗后注意涂油保护,预防褥疮。④ 观察病人排便反应帮助病人重建排便的功能。⑤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排便失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告知病人及家属饮食卫生知识,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收缩锻炼,试行排便,先慢慢收紧,再缓缓放松,连续10遍,每日5~10次,以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四) 灌肠法(★★★★)
1. 大量不保留灌肠
(1) 目的: ① 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② 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③ 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 为高热病人降温。
(2) 灌肠溶液: 常用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成人每次用量为 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以39~40℃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根据病人情况、灌肠目的选择灌肠溶液的种类、量和温度。
(3) 操作方法: ① 保护病人的隐私: 关门窗,屏风遮挡;嘱病人排尿。② 体位: 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③ 灌肠筒挂的高度: 液面至肛门40~60cm。 ④ 插管深度为7~10cm。⑤ 病人不适及处理: 插管时遇阻力,可稍停片刻,嘱病人张口深呼吸,待阻力消失后,继续插入。如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降低灌肠筒高度以减慢溶液流速或暂停片刻,嘱病人张口深呼吸以放松腹肌,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心慌气促,剧烈腹痛时,应立即停止灌肠,迅速通知医师给予处理。⑥ 保留时间: 嘱尽量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 ⑦ 记录: 在体温单的大便一栏记录灌肠结果,1/E表示灌肠后大便1次,0/E表示灌肠后未排便,1/E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肠后又排便1次。
(4) 注意事项: ①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维护病人的自尊,尽量少暴露病人身体。② 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压力和量。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钠潴留的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为伤寒病人灌肠液量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③ 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 分钟后再排便,便后30分钟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④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2. 小量不保留灌肠
(1) 目的: 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2) 灌肠溶液:“1、2、3”溶液(50%硫酸镁30 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或液状石蜡50 ml,加等量温开水,溶液温度为38℃。
(3) 操作方法: ① 携物至床前,核对,向病人解释,环境隐蔽,并嘱病人排尿。② 体位: 助病人取左侧卧位。③ 灌肠筒挂的高度: 如用小容量灌肠筒灌肠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④ 插管深度为 7~10cm。⑤ 保留时间: 嘱保留溶液10~20分钟再排便。
3. 保留灌肠
(1) 目的: 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入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2) 灌肠溶液: 药物及剂量遵医嘱准备,一般镇静、催眠: 用10%水合氯醛;肠道杀菌: 用2%黄连素,0.5%~1%新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溶液。溶液量不超过200ml,溶液温度38℃。
(3) 操作方法: ① 携物至床前,核对,向病人解释,环境隐蔽,嘱病人先排便,以利于药物保留吸收。② 卧位选择: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卧位,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宜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则取右侧卧位。垫小枕以抬高臀部10cm。③ 插管注液: 轻轻插入肛管10~15cm,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速度要慢,100ml药液宜16~20分钟灌入,以使药液保留。④ 拔管并保留溶液: 拔出肛管后,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嘱病人屈膝仰卧,抬高臀部,保留1小时以上,以使药物吸收,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4) 注意事项: ① 正确评估病人,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便选择灌肠的卧位和插管的深度。② 保留灌肠选择肛管要细,插管要深,液量宜小,压力要低,药液保留时间要长,以利充分吸收。③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以及排便失禁的病人均不宜作保留灌肠。
(五) 排气护理(★★★)
1.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而不能排出。常见原因是肠道功能异常,摄入过多产气性食物,肠道手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引起,病人常有腹胀、肠痛等不适。
2. 护理措施① 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引起肠胀气的原因,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②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尽量勿食用产气类食物和碳酸饮料,进食宜细嚼慢咽。③ 鼓励并协助病人适当活动,病情许可则下床活动,如散步,卧床病人可做床上活动或更换体位,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④ 腹部热敷或按摩,胀气严重时,则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进行肛管排气。
3. 肛管排气法肛管排气法是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除肠腔积气,减轻腹胀的方法。操作要点: 插入直肠15~18cm,观察和记录排气情况,如有气体排出时,瓶中可见水泡;如排气不畅,应帮助病人更换体位及按摩腹部,以促进排气。保留肛管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