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护理: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4.个案护理:是指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位病人全部护理的护理工作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危重、脏器移植、大手术后等病人的护理。
5.功能制护理:是以护理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护理日常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岗位分工,达到完成病人常规护理的一种护理分工方式。
6.成组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对一组病人进行护理的分工方式。
7.责任制护理:是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护理有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责任护士实施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8.综合护理:是一种通过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恰当地选择并综合运用几种护理工作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护理服务的工作方式。
9.护理哲理:是护理人员对专业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是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问题、判断问题和决定行动的依据,并不知不觉地表现在护理行为中。
10.素质: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1.护士素质:是在一般素质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特殊的素质要求。
12.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语言、行为方面约定俗成的,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体系。
13.护士礼仪: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守的准则、程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4.礼仪原则: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出发点和应遵从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对礼仪长期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5.健康: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6.疾病:是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的改变,使机体内部及机体与环境之间平衡的破坏或正常状态的偏离。
17.健康-疾病连续相:是指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连续的过程,处于一条连线上,其活动范围从濒临死亡至最佳健康。
18.保健:是指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可分为社区保健、自我保健、家庭保健以及不同人群的保健。
19.初级卫生保健:指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务,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20.健康城市: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应该能改善其环境,扩大其资源,使城市居民能相互支持,以发挥最大潜能。
21.医院:是广大民众或社会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提供诊治和护理服务的医疗事业机构。
22.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个人、家庭和团体联结在一起,人们彼此沟通、交流,通过共同参与社区活动,相互影响、相互援助,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有效地维持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23.社区护理: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服务。
24.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适宜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
25.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6.开放系统: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如人体系统、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
27.需要:又称需求,是一切生命体的本能,是人体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映。
28.压力:是人体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29.压力源: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
30.适应:是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是所有生物体的特征,是应对的最终目的。
31.自我护理:也称自护,是个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性调节活动。自护是人类的本能,是连续而有意识的活动。
32.自护能力:是指人进行自护活动或自我照顾的能力。
33.治疗性自理需要:是个人通过正确而有效的途径以满足自己的发展及功能的需要。
34.自我护理缺陷: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个体有特定的自护能力及自护需要,当个体的这种自护需要大于自护能力时就出现了自理缺陷。
35.主要刺激:是指当时面对的需要立即适应的刺激。
36.相关刺激:是指所有内在的或外部的对当时情景有影响的刺激。
37.固有刺激:是指那些可能引起机体反应但未得到证实的刺激。
38.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同位置上的行为类型和行为模式,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
39.角色集:是指一种地位所配合着的一连串复杂的角色的集合。
40.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
41.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病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42.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指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
43.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4.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护士系统、全面地收集护理对象的资料并对资料加以整理的过程。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基础。
45.护理诊断: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于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46.预期目标:是我们预期护理对象接受护理照顾后在功能、认知、行为及情感/感觉方面发生的改变。
47.医护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其发生和情况变化的一种生理并发症,是需要护士运用医生的医嘱和护理措施来共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问题。
48.首优问题:是指会威胁生命安全、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如昏迷病人的“清理呼吸道无效”、脱水病人的“体液不足”等问题。
49.中优问题:是指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不健康或引发情绪变化的问题。如“活动无耐力”、“便秘”。
50.次优问题:是指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或无直接关系的问题。如“缺乏娱乐活动”。
51.护理措施:是护士采取的可以帮助护理对象达到预期目标的具体办法。
52.护理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对执行护理程序的效果、质量作出评定的过程。
53.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
54.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实现思想交流 、意见交换、情感与需要表达等,从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活动。
55.非语言沟通:是指以人的表情、姿势、服饰以及与他人的位置、距离等为载体进行信息传递。
56.移情:是指感情进入的过程,即通过倾听、提问等沟通方式,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感受的过程。
57.开放式提问:即没有方向的提问或敞口式提问。问题范围广,对回答范围没有限定,并可启发回答问题者开阔思路,充分说出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和感觉。
58.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系统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手段,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59.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一门科学,它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们相互之间、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60.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6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62.亚文化:当社会某一群体形成既包括主流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群体不具备的一些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63.文化休克:又称为文化震惊或文化震撼,是指个人生活在陌生文化环境中所产生迷惑与失落的经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