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可以概括性地分为三个阶段:①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②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2.现代护理学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表现是:①护理教育体制逐步完善。②护理学术交流日益增多。③护理科研水平不断提高。④护理实践内容不断扩展。⑤护理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3.①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②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③致力于创办学校,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④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⑤其它方面:强调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观念,注重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等。
4.(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①护理开始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护士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②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护理常规与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①逐渐形成护理学的知识体系。②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③应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④护士的主要工作场合局限在医院内。(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①护理学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②护士的任务扩展到了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护理。③护士的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大了工厂、学校、家庭、社区、幼儿园、老人院或临终关怀院等。④护理人员的工作方法以护理程序为主。
5.护理哲理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禁欲主义阶段:奉行理想主义与柏拉图式的信念,认为每个人都有最高的理想境界,精神上的升华才是最有意义、最高尚的目标。护理人员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信念,深信护理工作需要自我否定,不该为自己谋福利、争利益,而应该自我牺牲、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2)浪漫主义阶段:崇尚自由,认为护理人员美丽、温柔、有依赖性,护士是医生的助手,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3)实用主义阶段:注重的是观念或理论的实际应用及其后果,护理上发展了功能制护理、成组护理,强调的是工作的分工与效率,着眼点是疾病,而不是患病的人。(4)具有人文色彩的存在主义:强调人的重要性,关心人的理想、生存及生活质量,重视生而为人的价值和重要性,在护理上讲对人的照护放在最优先、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人是一切护理活动的中心。
6.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具有与人类社会发展相适应并服务于人类交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礼仪的规范性、礼仪的限定性、礼仪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礼仪的社会性和普遍性、礼仪的民族性和地域差异性、礼仪的传统性和发展性。
7.护士的语言礼仪应遵循的原则:①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②选择恰当的谈话内容。③善于引导病人谈话。④注意文明礼貌。⑤真诚交谈。
8.护士的标准站姿:护士站立时,头部抬起,颈脖挺直,面部朝向正前方,下颌微向后收。两肩自然呼吸。挺胸收腹,腰部直立,将臀部向内向上收紧,髋部上提,上身自然挺拔。两臂自然下垂,处于身体两侧,虎口向前,手指自然弯曲,中指对准裤缝。女性可将双手相握或叠放于腹前,男性可将双手相握于身后。脚的放置可呈:①V形。②丁字式。③平行式。女性双脚应靠拢,脚尖向前平行;男性两脚分开,与肩宽相当。
9.护士正确的坐姿:①女性坐姿: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直,双肩平正,上身正直。臀部不应坐满座位,大体占据椅面的1/2至2/3的位置。双脚并齐,双膝靠拢或微微分开,可视情况向一侧倾斜;两臂自然弯曲,两手心向下,两手交叉,叠放在大腿上、椅子扶手上或桌面上。②男性坐姿:两眼平视,上身正直上挺,双肩正平,两腿可略分开,但不宜超过肩宽,小腿垂直落于地面,两手放在两腿接近膝盖的部位或扶手上。
10.为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①推行素质教育对护士素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②护士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各门课程中。③护士素质的提高在于强化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11.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无论是原生环境还是次生环境,都存在着大量的对健康有益或有害的因素。除了一些遗传性疾病外,几乎所有疾病及人类的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界中的空气、水、阳光、粮食、蔬菜、动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同时有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如水质被污染,空气中含有过高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乱砍滥伐带来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粮食、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等。(2)社会环境因素:①政治制度:如工业污染的治理,水资源的净化,沙漠化的改善等,都直接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的提高,利于增加卫生经费投入,改善卫生保健服务设施,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③文化教育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间接地对人们的健康意识产生作用。
12.WHO对健康的定义概括了当代健康的思潮和流向,和以往的健康定义相比,其定义有许多优点:①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将人作为整体看待,克服了那种将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给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②把健康看作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健康可以有不同的水平;③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④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13.①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是生命现象中与健康相对立的一种特殊征象。②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③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调,是内外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④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完整的疾病过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一条指出:医院是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医院的基本性质。①公益性,医院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生产性,医院通过医疗、预防及康复服务,使患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保障社会劳动力的健康;③经营性,医疗活动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必须讲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5.系统尽管多种多样,但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①整体性:每一个要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与功能,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②相关性:系统中一个部分产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③动态性。④目的性。⑤层次性。
16.(1)用系统的观点看人: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人是一个自然的系统。②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③人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系统。
(2)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 护理是一种社会活动,护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实现一定护理功能的整体。护理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②护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③护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④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系统。
17.(1)一般而言,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基本需要;(2)生理需要必须满足后,人才得以生存;(3)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能被满足;(4)尽管一般情况下,生理的需要必须满足,但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睡眠);(5)不同层次的需要是相关联的,一些需要没有满足会影响到其他相关需要的满足;(6)若人体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将导致机体的失衡,并可最终导致疾病;(7)满足需要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个体的选择多基于自身习得的经验和文化价值观。
18.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一般而言,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基本需要;(2)生理需要必须满足后,人才得以生存;(3)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能被满足;(4)尽管一般情况下,生理的需要必须满足,但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睡眠);(5)不同层次的需要是相关联的,一些需要没有满足会影响到其他相关需要的满足;(6)若人体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将导致机体的失衡,并可最终导致疾病;(7)满足需要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个体的选择多基于自身习得的经验和文化价值观。
19.(1)识别服务对象未足的需要。事实上,这些未满足的需要就是需要护士采取护理行为去解决的护理问题;(2)领悟和理解患者的行为和情感。如在某些特殊检查和治疗前,患者流露出疑虑和担心,就是对安全的需要;当患者描述其想家,就是爱与归属的需要。(3)预测患者尚未明确表达的需要,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4)系统地收集资料和评估患者的健康问题。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可作为护士进行护理评估的理论框架。(5)排列和区分病人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
20.(1)警告期:机体在压力源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表现为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等。其目的是动用肌体的能量以克服压力。(2)抵抗期:若压力源持续存在,机体进入抵抗期。在此期,所有警告期反应的特征已消失,但机体的抵抗力处于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使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峙。对峙的结果,一是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压力源持续存在,进入衰竭期。(3)衰竭期:由于压力源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故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理反应就会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死亡。
21.病人在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①环境的陌生;②疾病的威胁;③信息的缺乏;④与家人的分离;⑤经济问题:病人担心住院费用高,自己难以承受。
22.护理工作中的压力:①紧张忙碌的工作性质;②超负荷的工作量;③不固定的工作时间;④复杂的人际关系;⑤高风险的工作;⑥不良的工作环境。
2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口欲期(0~1岁) 此期的性本能主要集中于口腔,儿童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经口的活动来获
得快乐与安全感。
肛欲期(1~3岁) 性本能主要集中于直肠与肛门。儿童的愉快感主要来自于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
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性蕾期(3~6岁) 此时的儿童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为快感的主要来源,并会察觉到性别差异。
潜伏期(7~12岁) 此期性本能处于潜伏状态,主要集中于智力及身体的活动上。
生殖期(12岁以后) 此期性本能又回到生殖器。
24.
婴儿期(口感期) |
出生~18个月
|
相信-不相信
|
幼儿期(肛-肌期)
|
18个月~3岁
|
自主-羞愧
|
学龄前期(生殖运动期)
|
3~5岁
|
主动-内疚
|
学龄期(潜在期)
|
6~12岁
|
勤奋-自卑
|
青春期
|
12~18岁
|
自我认同-角色紊乱
|
青年期
|
18~25岁
|
亲密-孤独
|
成年期
|
25~65岁
|
繁殖-停滞
|
老年期
|
65岁以上
|
完善-绝望
|
25.(1)感觉运动期 (0~2岁)此期思维的特点是婴幼儿通过其身体动作与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2)前运思期(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示外在事物,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能思维但不合逻辑,观察问题时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类。 (3)具体运思期(7~11岁)能同时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如能接受物体数目、体积等的改变,想法较具体,开始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4)形式运思期(10~12岁)从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能独立的在心中整理自己的思想,并能按照所有的地可能性做出推测和判断。
26.奥伦自护模式包括三个相关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缺陷理论结构和护理系统理论结构。
27.(l)全补偿护理系统:服务对象完全没有能力自护,需要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服务对象的所有自护需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意识清醒但无法行动者如高位截瘫以及意识不清有一定行动能力者如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或智能低下者。(2)部分补偿护理系统:服务对象有能力满足自己一部分的自理需要,但另一部分需要护士来满足,适用于手术后病人。(3)支持—教育系统:服务对象有能力执行或学习一些必需的自护方法,但必须在护士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28.(1)人:人是一个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及不同自护能力的整体,人具有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人的自护能力是后天学得的。
(2)健康:良好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就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自护。
(3)环境:“存在人的周围并影响人的自护能力的所有因素”均为环境。
(4)护理:护理是预防自我护理缺陷发展并为不能自护者提供治疗的活动,是帮助人获得自护能力的过程。它是一种服务,一种助人方式。
29.(1)人: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社区或者社会人群。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适应系统。
(2)健康:健康是个体“成为一个完整和全面的人的状态和过程”,是一种适应的反映。
(3)环境:环境是“围绕并影响个体或群体发展与行为的所有情况、事件及因素”,包括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
(4)护理:通过采取措施控制各种刺激,使刺激全部作用于个体的适应范围内。同时也可以扩展人的适应范围,增强个体对刺激的耐受能力,来促进适应性反应的发生。
30.(1)人:是一个多维的、整体的开放系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发展5个方面。人不仅指个体,也包括家庭、社会团体、社区。
(2)环境:任何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体和受个体影响的所有内外环境因素,人体内部的、外部的、人际间的压力源是环境的重要成分。
(3)健康:是一种动态的从疾病到强健的连续过程,是任何时间点上个体身、心、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等各方面的稳定与和谐状态。
(4)护理:通过有目的的干预来减少或避免影响最佳功能状态发挥的压力因素和不利状况,以帮助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获得并保持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
31.(1)奥伦的自护模式
(2)奥伦自护模式包括三个相关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缺陷理论结构和护理系统理论结构。①自我护理理论结构:阐述了什么是自我护理(自我护理、自护能力、自护主体、自护总需要、治疗性自理需要)②自我护理缺陷理论结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个体有特定的自护能力及自护需要,当个体的这种自护需要大于自护能力时就出现了自理缺陷。③护理系统理论结构:护士应根据病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护理系统:a.全补偿护理系统:服务对象完全没有能力自护,需要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服务对象的所有自护需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意识清醒但无法行动者如高位截瘫以及意识不清有一定行动能力者如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或智能低下者。b.部分补偿护理系统:服务对象有能力满足自己一部分的自理需要,但另一部分需要护士来满足,适用于手术后病人。c.支持—教育系统:服务对象有能力执行或学习一些必需的自护方法,但必须在护士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31.病人角色的特点:①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及义务;②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他们有权利接受帮助;③病人有希望康复的义务;④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32.病人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有:病人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病人角色行为缺如、病人角色行为异常、病人角色行为消退。
33.护患关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①主动-被动型:护理人员对病人单向发生作用,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适用于某些难以表达主观意志的病人,如危重、昏迷、休克、全麻、有严重创伤、精神病及婴幼儿。②指导-合作型:“护士教会病人做什么”。适用于急性病人的护理。③共同参与型:护患双方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和实施,主要适用于慢性病病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病人。
34.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需要护士注意: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情绪。②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熟练的技能。③真诚对待病人,取得病人信任。④尊重病人权利,最大限度调动病人的积极性;⑤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35.护理程序由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组成。这五个步骤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根据叙述情况酌情给分)
36.(1)分析资料,找出异常:按需要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正常值对比,找出异常。(2)明确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一个护理诊断可以有多个相关因素,不同的相关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3)确定病人的健康问题:根据诊断依据确定问题,明确相关因素。(4)形成护理诊断:再次与资料核对,确认护理问题后,护士可以结合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形成护理诊断或医护合作性问题。
37.(1)使用统一的护理诊断名称:尽量使用NANDA认可的护理诊断名称,不可随意编造护理诊断;(2)贯彻整体护理的观念:病人的护理诊断、诊断依据、相关因素都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3)正确陈述和确定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应使用“与······有关”的方式,要避免与临床表现相混淆。(4)有关“知识缺乏”的护理诊断的陈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38.(1)护理诊断的分类:现存性护理诊断、危险性护理诊断、健康性护理诊断。
(2)护理诊断的组成:北美护理诊断协会认可的护理诊断基本上是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及相关因素/危险因素4部分组成。
39.制定预期目标的原则:(1)预期目标的主语一定是护理对象或护理对象的一部分。(2)一个预期目标中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3)预期目标中的行为标准应是可测量、可评价的;(4)预期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5)预期目标应具有现实性、可行性。(6)预期目标应由护士和护理对象共同制定。
40.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1)医疗诊断是用于确定一个疾病或病理状态的医疗术语;护理诊断是护士用于判断个体和人群对健康状态/健康问题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护理术语。(2)医疗诊断的侧重点在于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及疾病的本质作出判断,特别是要做出病因诊断、病理解剖判断和病理生理诊断;而护理诊断则侧重于对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其反应作出判断。(3)每个病人的医疗诊断数目少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不变;护理诊断数目多,并可随病情的发展而改变。
41.制定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是:(1)护理措施要保证病人的安全。(2)护理措施应切实可行。(3)护理措施应针对预期目标。(4)护理措施应与其他医疗措施一致。(5)护理措施应具体。(6)护理措施应有科学依据。(7)对于现存性护理诊断、危险性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制定护理措施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42.在护理评价中,对于没有完全解决或完全没有解决的护理问题,应查找原因。
(1)评估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准确、全面。
(2)护理诊断是否正确:导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①资料收集不准确;②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诊断依据进行诊断;③寻找的相关因素不准确;④危险性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相混淆。
(3)制定的目标是否正确。如果超过了护理专业范围,或超出了护士或病人的能力和条件,也将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4)护理措施设计是否得当。
(5)执行是否有效。
43.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六个基本要素:信息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信息传播途径、信息接收者以及反馈。信息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环境、事物以及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等。信息发出者是指发出信息的人。信息是指信息发出者希望传达的思想、感情、意见和观点等。信息传播途径是指信息由一个人传递另一个人所通过的渠道。信息接受者是指获得信息的人。反馈是指信息接收者将接收信息后的反应,返回给信息发出者的过程。
44.(1)个人因素:
①生理因素:有身体不适、性别差异、年龄等。通过对症护理,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促进沟通。
②情绪状态: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人潜藏的情绪和感情,随时调整沟通方式;同时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③认知差异: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知识水平、职业等,尽量选用符合对方知识层次的语言。
④个性特征:护理人员必须学会根据服务对象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的进行沟通。
⑤语言技巧: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语言水平,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2)环境因素:
①物理因素:a.场所、温度、光线:选择条件适宜的场所。b.噪声和时间:选择安静的环境和合适的时间进行沟通。c.距离:合适的距离,使沟通双方感到自然、舒适。护士要保持对距离的敏感性,重视距离在沟通中的有效性和舒适感中所起的作用,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人际距离,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关怀和爱护。
②社会因素:a.文化背景;b.礼节习俗;c.宗教信仰:d.价值观。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社会因素,做到充分的尊重病人、一视同仁,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5.美国护理专家鲍威尔认为,沟通可以分为5个层次:
(1)礼节式沟通:双方只谈论一般的、浮浅的、应酬性的话题,如“今天天气真好”,使人感觉放松、安全,有助于打开局面和建立友好关系。
(2)陈述式沟通:只将沟通中的信息或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如护理查房中,病人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的病情等,应注意鼓励对方陈述而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
(3)交流各自的想法和判断:双方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如病人向他所信任的护理人员反映一些他对护理措施的看法和要求等。
(4)分享感受:双方已经产生了比较深入的信任感和足够的安全感,自愿地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对方,与对方分享。
(5)尖峰式沟通:沟通双方达到了一个短暂的、完全一致的感觉,即不用对方说话就知道他的体验和感受。
46.实施健康教育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①针对学习者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②要以科学为依据,在保证知识准确、技能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向学习者传授知识。
(2)针对性原则:①满足知识需要。②满足帮助需要。③满足方法需要。
(3)程序性原则:由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组成的护理工作程序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
(4)保护性原则:必须注意对学习者心身的保护。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7.实施健康教育的技巧:①激发兴趣。②由浅入深。③重点突出。④检查效果。⑤把握机会。⑥利用支持系统。
48.健康教育中三种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模式:
(1)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改变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其中,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其次要帮助学习者确立正确的信念,最终在信念的支配下,摒弃影响健康的因素,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2)健康信念模式:①让学习者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感到害怕。②使他们坚信一旦摒弃危害健康的行为,会产生非常有价值的后果。③帮他们充分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④使他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⑤重视影响因素对行为改变的影响。
(3)行为改变模式:无转变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转变行为阶段、行为维持阶段。
49.医疗事故的分级: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根据对病人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人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人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50.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该注意:(1)仔细核查医嘱单无误后,认真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不可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2)若护理人员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反之,若明知该医嘱可能给病人造成损害,酿成严重后果,仍照旧执行,护理人员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3)当病人对医嘱提出疑问时,护士应首先核实医嘱的准确性后再决定是否执行。(4)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医生协商,确定是否继续或暂停或修改医嘱。(5)慎对口头医嘱和“必要时”等形式的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在抢救、手术等特殊情况下,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护士应向主管医生复诵一遍口头医嘱,双方确认无误后可执行。执行完医嘱后,应及时记录医嘱的时间、内容、病人当时的情况等,并让医生及时补上书面医嘱。
51.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1)护士资格问题。取得护士资格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经护士执业注册后方能从事护士工作。
(2)执行医嘱的法律问题。
①仔细核查医嘱单无误后,认真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不可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
②若护理人员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反之,若明知该医嘱可能给病人造成损害,酿成严重后果,仍照旧执行,护理人员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③当病人对医嘱提出疑问时,护士应首先核实医嘱的准确性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④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医生协商,确定是否继续或暂停或修改医嘱。
⑤慎对口头医嘱和“必要时”等形式的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
(3)护理文件书写中的法律问题。①书写客观、准确、及时;②签名清楚、认真;③记录完整。
(4)药品管理中的法律问题。麻醉药品应专人保管。
52. (1)卫生服务需求增长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若按照WHO建议标准每1000人有2名护士计算,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国需新增护理人员约100万人。
(2)疾病谱的改变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①第一类疾病呈减少状态,但依然占相当比重;②第二类疾病在死亡构成比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③第三类疾病也呈上升趋势。
(3)人口结构改变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国中老年人口剧增现象愈加明显,未来对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照顾将成为护理专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4)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①信息技术的发展;②医学科学的发展。
(5)医疗相关政策改变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②医疗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53.(1)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2)加速护理专业化进程。①顺应社会发展,迎合社会需要;②加速护理专科化发展;③大力发展护理教育;④以研究促进并丰富护理学科知识体系;⑤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
(3)提高护理实践水平。①建立专业实践标准;②实施行业自律。
(4)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政策的影响
(5)增加公众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54.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主要是个体从一个熟悉环境突然到了另一个陌生环境,由于沟通障碍、日常生活规律改变、孤独、风俗习惯及态度和信仰的差异而产生的生理、心理适应不良。这五个因素使个体必须作出适应、改变和调整,当出现的原因越多、差异越大时,个体产生文化休克的程度越强烈。
55.文化休克的分期:(1)兴奋期:当一个人刚刚到达一个渴望的新环境时,对一切事物都会感到新奇,被新环境中的人文景观和意识形态所吸引,个体会渴望了解新环境中的一些问题,愿意适应新环境,又称为蜜月阶段。(2)意识期:开始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环境,新旧价值观念产生冲突,个人信仰、自我概念受挫,又称为清醒阶段。(3)转变期:个体设法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称为适应阶段。(4)接收期:个体已“入乡随俗”,适应了新环境,又称为有效功能阶段。
56.文化休克的表现:(1)焦虑。(2)恐惧。(3)沮丧。(4)绝望。
57.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内容:
(1)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有关概念:文化;照顾;文化照顾;文化照顾差异;文化照顾共性;世界观;民间健康系统;护理照顾决策和行动的三种方式。
(2)朝阳模式:雷宁格指出护理的关键是提供以文化为基础的照顾和关怀。她设计了来描述她的理论和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模式分四级:
第一级:是世界观和社会系统层----相当于系统中的超系统。
第二级:是提供与文化有关的照顾和健康地特别含意和表达方式,以及不同健康系统中有关个体、家庭、群体和机构的信息。
第三级:是民间、专业和护理三个保健系统的特征和各自的照顾特色。
第四级:是护理照顾的决策和行动,包括文化照顾保存/维持、文化照顾协调/协商、文化照顾再定型/改建。
朝阳模式更强调护士应具备有关文化的知识,理解护理对象的文化,避免将自己的文化价值、信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加于护理对象,出现文化强迫或加重护理对象的文化休克。
|